#說到底是同理心啊 【🎬吉娜看電影:《小丑》🃏】 #有雷超長心得文 #但又如何呢 #這是部被雷到還是要進電影院看的2019神作啊
《小丑》是一部很難寫心得的電影。 #所以拖了五天才寫出來啊 幾天前看完電影的當下,跟同行的友人說:「好想寫下這部片的心得,但好難寫喔!」之所以覺得難寫,我認為會很容易把心得寫得像是歌頌宣揚暴力、將犯罪合理化的勸惡文。另一個同行的友人則說:「他也壓抑太久了吧?開場招牌被搶走時就該爆走啊!」欸?但可能就是因為亞瑟的天性其實是善良的,才會壓抑那麼久(這也正是我與一些觀眾替他感到不捨的主因吧)。若早有一個方式、機會讓他宣洩釋放,或者在這段讓他變成殺人狂過程之間有任何一個情節給了他一點希望與出口,或許他就不會變成殺人小丑了(吧)? 儘管如此,在看電影之前早已知這是一部「小丑養成記」、也就是所謂的前傳——雖然這部電影跟過去的DC英雄系列沒有太大的關聯、導演陶德飛利浦(Todd Phillipps)也說過,這是一部完全獨立的小丑電影;然而,可能2008年的票房大片《黑暗騎士》實在影響我太深、劇中的小丑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精彩演出實在讓人觀影時只看見他(而忘記主角是蝙蝠俠) 之外,希斯版小丑讓我們看見靈魂早已畸形的他是多麽地不走常規、多麽地瘋狂,才讓人多麽地害怕;反觀《小丑》裡的瓦昆版小丑,與《黑》片相較之下還只是尚未進化的小丑幼幼版,還帶著人性、帶著感情、也帶著理智(他還記得誰有恩於他)。於是,與其看見許多人紛紛評論說:「看完電影真是太沈重黑暗了!」我反倒覺得這個瓦昆版小丑還頗正常且合理的啊——倘若今天跟他一樣的身世、有跟他一樣的妄想|嗜笑|憂鬱的傾象、有同儕間的背叛與出賣、有被社會遺棄且苦無出口的處境、還有這麼多人把快樂建立在他的痛苦上的遭遇,當所有負面力量朝你無情地湧來時,獨自對抗的你能夠做出與他不同的選擇嗎?#我覺得我很難回答 但就如一開始提到的,上述文字的確會看起來好像把他的犯罪全數合理化,但這部電影有一個讓我很認同也最有感的議題:在亞瑟成為殺人小丑之前,他曾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而當我們產生如此反思的念頭時,是不是已經不單純只是「為什麼要同情甚至理解殺人犯」,而是意識到、這也正是讓我看完電影之後最大的感觸:#這部片說到底,#我認為導演要我們透過一個社會邊緣人的遭遇,#要我們正視同理心的重要——雖然這讓我不禁想起電影《黑暗騎士》裡頭,管家阿福說的話:「不是每個人都渴望世界和平的(例如ISIS組織),有些人就是只想看到世界大亂,只因為他們覺得比較好玩。」 但我還是帶著一絲一點的希望:同理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 《小丑》剛獲得今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殊榮,於是在台灣未演先轟動;吉娜我本人是男主角瓦昆費尼克斯的影迷,打從他還在演小配角時我就很欣賞他了(迷妹來著);讓我非常驚訝的是這部看似冷門、藝術類型的闇黑電影,居然會在台灣創下高票房高矚目的傲人成績,畢竟這部片的主題黑暗、男主角瓦昆費尼克斯甚至不是主流帥氣大明星,造成迴響真是太讓我感到意外;打從《小丑》上映之前,美國社會引起廣大的批評聲浪,反對這部電影上映與宣傳(還記得2012年在電影《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上映時,一名博士生持槍進入位於科羅拉多的AURORA電影院無差別隨機掃射觀影的觀眾,死傷數十人的慘劇嗎?當時社會的解讀便是因為他自認為是小丑而產生殺機)對此,我十分認同男主角瓦昆費尼克斯的回答:「我認為對我們多數人而言,都有能力分辨是非,而那些無法分辨是非的人,也總有辦法用各種他們想要的方法去解讀任何事情。因此我不認為電影創作者有義務去教導觀眾何謂道德觀抑或分辨是非,我認為這是再顯見不過的事實。」不說美國,曾經轟動台灣的白曉燕命案,兇手等人更是宣稱看了電影《綁票追緝令》而啟發犯下滔天大罪,當時也有人批評電影引人犯罪,這讓我非常不以為然;這些罪犯從小到大也看過教育宣導片,為何沒有因此從善呢?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欸 而本片的評價也非常兩極,讚賞的人對演員、導演、攝影、燈光、美術、剪接、音樂(有人則覺得音樂太搶戲了反而扣分)...紛紛讚不絕口(我個人則特別喜愛演員、導演與美術);負評的人則多是像前面提到:除了美化暴力,更將這個社會一分為二、彷彿這個世界的糟糕都是富人引起的,將死對頭蝙蝠俠的父親湯瑪士偉恩詮釋成跋扈專制的富翁,甚至是拋棄亞瑟媽媽、導致他們母子倆生活困苦的始作俑者,亞瑟之所以下場這麼淒慘全都是因為有錢人害的...但我個人認為,這一段導演並沒有給予觀眾準確的答案,而是用亞瑟的妄想去製造不同的可能性:媽媽與湯瑪士偉恩的一段情全是女方幻想的|湯瑪士就是個渣男、湯瑪士買通醫院偽造證明|亞瑟可能是領養且飽受虐待...這大概只有導演本人能夠解答了(也不需要解答吧)。跟《小丑》一片一樣,前陣子的坎城金棕櫚獎大片《寄生上流》,同樣也在探討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而《寄生上流》有一句非常讓人難忘且值得回味的台詞:「不是有錢而且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或許《小丑》與《寄生上流》想表達的,同樣都是沒有真正所謂的好人、也沒有真正全然的壞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之所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中間所以產生的所有改變與妥協,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罷了。 很多人都喜歡亞瑟在上節目之前於樓梯上跳舞的那場戲,我個人反倒喜歡亞瑟在第一次殺人之後,躲到洗手間裡獨舞的那一場戲。據悉在原始劇本中,亞瑟躲進洗手間之後先把槍藏起來、將小丑的妝容洗掉,並在鏡子前反省責備自己犯下的大錯;而開拍當下,導演與瓦昆卻覺得這不是當下亞瑟會有的舉動,而是讓他即興地在洗手間裡獨舞、享受著慢慢地變身小丑之前的過程,一齊將那場戲拍得如此詩意與神聖,彷彿就此宣告:亞瑟已死、小丑誕生。 那是一場好美好心痛的戲啊。 或許很多人疑惑著亞瑟與後面DC英雄電影的小丑是否為同一人呢?對此導演有進一步解釋:「《小丑》要探討的是一個人面臨社會邊緣而被逼著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然而瓦昆的角色亞瑟,確實很有可能就是讓後來真正小丑覺醒的關鍵。亞瑟在這部電影中所做出的反擊,將會影響高譚市的很多人,進而促進下一代小丑的誕生。」這倒也是頗合理的答案——否則等到蝙蝠俠長大時,亞瑟早就已經老摳摳啦!#要怎麼大戰蝙蝠俠啦 看到尾聲的安排,整場坐立難安的我終於感到一點放鬆:大開殺戒的亞瑟被警車帶走時(這裡似乎致敬了《黑暗騎士》裡同樣坐在警車裡在高譚市(紐約市)街頭成為犯罪象徵的希斯萊傑?),被其他崇拜他在節目上作為的朝聖者(將警車撞毀後)拯救;從來沒被社會重視的亞瑟突然成為眾(邊緣)人的英雄、亂世間的救世主,從警車抬出來的那一刻甚至像是舉起聖人般地小心翼翼,即使他犯下了傷天害理的大罪,但也彷彿正式地宣告著:小丑真的誕生了,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或許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老實說,我個人的確有那幾秒鐘的時間,是有替亞瑟(小丑)終將釋放心中壓力與仇恨而替他感到欣慰著的。 而對我個人而言,《小丑》一片最令我動容的,是其中一句台詞「對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最慘的是什麼?就是人們總期望你表現得像沒有患病一樣。」讓我忍不住想起自己過去憂鬱症的病史;這個社會中依舊有許多人無法明白精神患病者、尤其是憂鬱症者往往已經失去了快樂的能力,當發出求救時只會說:「不要想太多就好了嘛!」這樣缺乏同理心地給予意見,就像是對一個雙腳不便行走的人說:「你就站起來走路就好了啊!」一樣地讓人無助且搖頭。到頭來,即使社會邊緣人、小丑、亞瑟,因為這部熱門片而成為大眾討論的話題,看過電影的我在心裡更是暗自期盼的是,我們是否得以藉由觀影後內心的自省,喚起人們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體諒與同理的心態,進而讓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彼此可以更友善一點,這或許正是創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標、以及許多心中還帶著希望的人們的遠望吧。
用畫在手帳上的小丑色鉛筆手繪 表達對這部電影的愛意 然後順便招生一下(咦): 【👩🏻🎨吉娜的手繪課】色鉛筆系列課程招生中! 👉https://reurl.cc/GkEaRv #早鳥優惠明天最後一天喔 【👩🏻🎨吉娜的手繪課】手帳繪製課招生中! 👉 https://reurl.cc/M7Rm0n #必須要說瓦昆真的演太好了 #奧斯卡男主角獎獎座可以直接快遞去他家了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