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演講是下個月初,題目依舊是最擅長的斜槓生涯——每次開講這個主題前總讓我非常興奮,與其說是期待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豐功偉業,更喜歡的是透過演講去蕪存菁地重整一次人生吧,像是看著自己人生跑馬燈般的投影儀式,總是讓我覺得自己有點用處。
說到底做了那麼多的嘗試,還是「成就感」支撐著我完成許多事。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變成那種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會達成目標的人,大概是哪個時間點曾踢到鐵板才真正洗心革面變成這樣?不敢說自己的人生有多麼精彩(通常多麽精彩的另外一面就有可能多麼荒唐);但敢說的是,從2011年生過一場大病之後(這可能就是鐵板)一直挺認真嘗試每一種可以發展的可能性。或許還不是全然清楚我要的,但很清楚我不要沒有選擇權的人生。
感覺很霸氣的結論可都是用教訓換來的。
從開始旅行至今、直到後來自己創業,到這幾年慢慢匍匐前進摸索出自己能夠走的路,之間走過許多寸步難行沒人看好的九彎十八拐。很多人都說羨慕我的自由之身,但必須說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你要多自由、#你就要多自律、#也就要多懂得跟自己獨處,這是這幾年身為自由斜槓人士最大的感觸,否則還是勸你乖乖去上班吧真的比較輕鬆。然而,從20歲即已焦慮老了該怎麼辦的我, 斜槓身份至今已邁向第九年了,卻一再從人生經驗學會要從何時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永遠都不嫌遲。
30歲前,頂多只能定義自己是個愛看電影愛旅行的人:在影展工作整整十年,看似精彩豐富的展演生涯曾讓很多人羨慕嚮往,能夠近距離地參與殿堂級國際影展浸身在影視紅星、星光大道、鏡頭鎂光、瞭望舞臺、世界等級的風光,對我而言卻僅是長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方與遠方看不見臉孔的陌生窗口焦頭爛額地頻繁互動換來的短暫慰藉。在那一場又一場的國際級盛會裡,我看見別人的風采、卻看不見自己的未來,為此感到極度不安、焦慮、恐慌,那時的我僅僅只是25、26歲而已。
直到30歲的那場大病,讓我毅然決然離開影展職場、自己孤軍奮戰創業。從原本在影展界只求溫飽的接案小職員、搖身一變成獨自勇闖印度數回的吉娜老闆娘,這個倉促但勇敢的決定讓我度過了一段漫長且疑惑的時光。人生瞬間打掉重練、身邊的人換血好一大批,我離開待了十年的影展溫層,獨自踏入一個完全沒有經驗與夥伴的領域:服飾網拍。現在回想,那願意毅然決然離開的轉淚點,大概就是始終沒有安全感的我,即使經過大病一場的洗禮,內心依舊還是很焦慮吧,焦慮著自己有幸活下來卻沒有貢獻;更焦慮不被這個社會需要、不被世界需要以外,還不被自己需要。而創業這個瘋狂念頭讓我長年以來的焦慮得以釋放,以為自己終於有點用處了。
然而創業後,另一種加倍的焦慮卻朝我如洪水般襲來,侵蝕著重生後雄心壯志且野心勃勃的我。我人生至今賺錢最快的階段是我最最焦慮的時候。擺攤時恰好遇到創意市集的黃金年代,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有時出門擺攤一天賺到的錢,是以前在影展工作忙得昏天暗地一個月的2/3以上,但每天還是覺得自己賺的錢還不夠;錢賺得快就也讓我飛得更勤快,2013年一年裡我飛行了六次(包括兩次歐洲、兩次印度、一次日本、一次大陸),超過四個月的時間不在台灣,桃園機場當作我家後院在走。但看似精彩生活的我同樣也得承受一旦迷失時產生反作用力的強烈跌撞:在印度跌倒斷了左腳韌帶佇著拐杖半年(還真的是跌倒),緊接罹患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靠服藥看精神科才能勉強繼續過日子,更尤其我還是那個口口聲聲說「從印度跌倒我就要從印度站起來」死要面子也要活撐說我很好的徐吉娜;這痛苦的陰暗過程一直到37歲出版第一本書才開始雨過天晴——寫著寫著,光是想著那段日子就很心疼自己。
但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正是有那長達七年讓我數度忘了自己是誰的黑暗迷途, 才能擁有現在的我知道自己是誰的理直氣壯。
37歲開始多了個作家頭銜之後,不覺得自此人生開始開外掛、只是更放心放膽去玩了。38歲開始當老師|插畫家|Youtuber|專題講師,39歲(希望)考上外語領隊跟準備插畫書,40歲的我會變成什麼還不知道,也無法預測未來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模樣;我想,活到近40而不惑的這個歲數,現在能夠過著自己選擇的生活,靠的從不是家財萬貫,而是想要什麼就盡力去爭取的骨氣、還有一點運氣吧。從小到大,我從來都不是自信的人、甚至可說是自卑的人,生來敏感、任性、倔強,這些特質讓我吃足了苦頭,但透過旅行、透過長時間獨處、透過藝術創作,我更品嚐著來自宇宙各方賦予我有幸擁有的甜頭。從一次次的講座分享中,看著台下聽眾豎起耳朵(或打著瞌睡)聽著我其實也不過至今39年的人生故事後,總會有人偷偷地跟我說我很努力過生活、抑或讀完我的書之後默默私訊給我謝謝願意寫下自己的故事,我才真正相信,我的人生經驗漸漸讓我成了有故事的人、而曾經犯過的諸多錯誤,更是讓我成了有用處的人,讓一些曾經歷過與我類似經驗的人好過一些。
ㄧ直到我有能力開始幫助別人時,才真正地完整了我。
一直很喜歡前陣子的電影《她們》(原譯《小婦人》,我認為那是《小婦人》數度被改編成電影至今最聰明的版本)。電影裡,當主角喬一直說服保守的大姐梅格一起跟她去追夢時,梅格說:「我的夢想跟你的不同,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Just Because My Dreams Are Different Than Yours, It Doesn’t Mean They’re Unimportant.)讓我想起小時候人家問我以後要做什麼,我從來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長大後看到眾人眼中的所謂幸福是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賺大錢住豪宅總靠超跑代步,只讓始終很疑惑那是不是也是我的夢想的我沒了自己,只好飛了半個世界到處找答案卻差點沒了小命;一直到30歲的那場大病之後,我才知道,與其變成眾人期待的模樣,我真的不用跟任何人比較。
我已經是最好的我了。
沒人得以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永遠可以努力爭取讓人生過得問心無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夢想與際遇,真的沒有資格評斷別人的人生;同樣的,你更沒有義務活成別人要你成為的人。
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要成為的人。
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就好。
圖:2010年4月,踏上印度之前的半年前曾在1492倉庫藝文空間舉辦的人生第一場演講,講的是2008年踏上埃及待了兩個月的故事(photo by Yapei CHAN.)
其實踏上印度之前, 我早已是最好的我了。
Comentarios